上海控本资本
免费咨询电话:400-114-1349
-热门资讯-

从贫穷到富有,富人们究竟掌握着什么样的财富哲学
来源: | 作者:worldfh | 发布时间: 2019-04-12 | 354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从贫穷到富有,富人们究竟掌握着什么样的财富哲学

世界最富有的1%人口拥有的财富,比其余99%还要多。


那些人是怎么富起来的?


只有1%的人知道的秘密,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?


获取财富的方式有两种,一是努力工作,以赚得工资收入。一种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资产,通过资产增值获得收入,让钱生钱!不过这两种方式有着明显差距,后者积累财富的速度快得多了。


比如现在,很多人年薪二十万,但生活在大城市里一无所有,生活成本让自己压力重重,而有些人却可以不用干活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。假如他有二百万,买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,每年的收入就轻松超过了前者。


1、富人和穷人的100元有什么不同


一个人用100元买了50双拖鞋,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,一共得到了150元。另一个人很穷,每个月领取100元生活补贴,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。


同样是100元,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,成为资本。后一个100元在价值上没有任何改变,只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。

贫穷者的问题就在于,他的钱很难由生活费用变成资本,更没有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,所以,贫穷者就只能一直穷下去。


华人首富李嘉诚曾这样打过一个比方:如果一个人从现在开始,每年存1.4万元,并且获得年化18%左右的投资回报率,40年后财富会增长为1亿零281万元。


财富哲学: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动力,只有对财富充满渴望,而且在投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,才有可能将生活费用变成“第一资本”,同时,积累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与技巧,获得最后的成功。


2、最初的几年困难最大


其实,贫穷者要变成富人,最大的困难是最初几年。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: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,如果第一个百万花费了10年时间,那么,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,也许只需5年,再从1000万元到1亿元,只需要3年就足够了。

这一财富定律告诉我们:因为你已有丰富的经验和启动的资金,就像汽车已经跑起来,速度已经加上去,只需轻轻踩下油门,车就会疾驶如飞。当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平台,开头的几年也许会很艰难,甚至看不到多少起色,但你认真倾听,你撒播的种子会在你理财的那段日子,遵循着“夏长秋收冬藏”的大自然规律,静静发芽。你会听见花开的声音,看到财富的在一点一滴的增长。接下来会越来越有乐趣,且越来越容易赚钱。

财富哲学:贫穷者不仅没有资本,更大的问题的是没有资本意识,没有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。贫穷者的钱如果不是资本,也就只能一直穷下去。


3、贫穷者的财富只有大脑


人人都想成为有钱人,而有钱人最大的财富却很少受到关注。这种财富,就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——做金钱的主人,而不是为金钱工作。 而财富意识不是与生俱来,是从小培养贯穿一生的。那么,在有钱人还是“初学者”的时候,他们都是怎么成长,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呢?


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上的差异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大,一件事这个人能做,另外的人也能做。只是做出的效果不一样,往往是一些细节的功夫,决定着完成的质量。


很多投资说到底是一种赌博,赌的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投入。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,钱一旦投出去就由不得自己。

贫穷者是个弱势群体,从来没把握过局势,很多时候连自己也不能支配,更不要说影响别人。贫穷者投资,缺的不仅仅是钱,而是行动的勇气、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。

贫穷者最宝贵的资源是什么?不是有限的那一点点存款,也不是身强力壮,而是大脑。


以前总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,其实在我们这个时代,思想不仅是精神财富,还可以是物质化的有形财富。一个思想可能催生一个产业,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。


财富哲学: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,而是装着经营知识、理财性格与资本思想的大脑。


4、功劳与苦劳


一个人的价值大小,不是看他向社会索取多少,而是看他贡献多少。相比之下,按劳分配并不是按你的劳动量来分配,而是要你生产出更多的价值。

经常有人说“没有功劳,也有苦劳”,你“苦劳”的再多,没有价值就等于0,就算别人比你做的少很多,但有价值就会不同。

财富哲学:只要你愿意,你劳动的能力越强,创造的价值越多,就越可能获得高的收入。多劳多得的根本是而不是量,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。


5、勿以运气为贫穷开脱


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。比如某个美国老太太,买了100股可口可乐股票,压了几十年,成了千万富翁;某位中国老太太,捂了10年深发展原始股,也成了超级富婆。故事的主角都是老太太,笨头笨脑,居然一弯腰就捡了一个金娃娃。

从理论上讲,美国老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成功的,但对更多的人而言,却很难有什么推广价值。两个老太凭什么能够坚持捂股?不是理智的分析,也不是坚定的信心,而是什么都不懂,要么是压在箱底忘在脑后了,要么是运气的因素。贫穷者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。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,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脱。


财富哲学:在商品经济时代,人人都会有运气,不劳而获不仅是可耻的,而且是不可能的。一个人之所以有权获得收入,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出了产品,社会才给了他的回报。


今后的社会,将只有以下三类人:


第一,资源者(工薪族)。他们是资源的最直接拥有者,依靠出卖自己的资源生存,比如农民靠耕地、工人靠体力、医生靠技能、作家靠写作,还有老师律师等等。


第二,配置者(企业家)。资源是谁的不重要,关键要有资源配置权。这类人依靠配置资源挣钱,从事资源的投入-整合-运营-产出工作,以企业家为主,创业者也属于此类。


第三,资本家(金融家)。金融是社会食物链的最高环节,他们离资源最远,但是所有资源却统统归他们掌控,他们只躲在幕后玩操作游戏。比如孙正义投资马云,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获成功。资本家无国界,他们可以控制全球资源流向;可以通过金融体系支配大量别人的资产。


所以,一个社会的资源名义上都是资源者的,实际上都是资本家的。看一个人能量多大,关键是他能配置多少资源。


按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角色扮演,今后的个人如何获得财富?无非只有三条渠道:出售资源、配置资源、掌握资本。


(1)资源者(工薪族)


“资源者”通过出售自己资源生存,也就是资源者的技能,即:时间+体力,这也是社会上分布最多的人群。


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业工作,出售自己本身换来财富。然而普通人的时间、体力都是相差无几的,他们能够出售的资源都是差不多的,于是为了让自己的资源卖上好价钱,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熟练水平。


(2)配置者(企业主)


这种人不是资源的直接拥有者,他们往往通过脑力去设计资源的配置,通过优化资源去赚钱,企业家就属于这一类。


从定义上来讲,企业家是从事资源的组织、管理并承担经营风险的人。企业家的收入跟他配置的效率成正比,上不设限。但同时也要为自己的资源配置承担风险,下限就是破产。


但是并不是所有的“资源者”都适合去创业。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文化、眼光、魄力、创新力、机遇和资本。配置者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群体,他们的素质和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,代表了生产力水平。配置者非常需要创新精神,所谓创新就是他们对新产品、新市场、新的生产方式、新组织的开拓以及新的原材料来源的控制调配。


(3)资本家(金融家)


这个社会的财富,看似是属于分散的“资源者”的,实际上却是归“配置者”享用的。但在本质上,是属于资本家的!


这是一个非常残酷是事实,我们今天却把它说穿了。


资本家的定义是:以资本运作为业的人。“资本家”跟“企业家”的最大区别是:资本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,而是在幕后操纵企业宏观思路,企业的产品是各类快消品,而资本家的产品就是各个企业。通过投资、入股、并购、重组的方式,将一个企业的未来把控到自己手中,孙正义投资了马云,成全了阿里巴巴,马云就是企业家,而孙正义就是资本家。孙正义手里有N个马云,成了日本首富。再比如巴菲特专门坐在老家做投资操纵他的布局,他也是资本家。


美国是自由市场经济,但是为什么叫“资本”主义社会呢?而不叫“自有市场主义”社会呢?因为在这样的社会,“资本”是度量和决定一切的标准。如果你有了1亿元的资本,你可以花一千万雇上这个国家最聪明的一批人,把你的资本从1亿变成2亿,你躺在床上就赚了九千万。而这一切,只因为你在从事资本运作,你只需要够聪明和有魄力,不需要有力气、不需要花时间、更不需要长得漂亮。



综上所述,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助推,社会经济主导权的重要力量依然掌握在资本市场手中。当下,新一轮的资本市场盛宴正在发酵,每一个积极进入资本市场的参与者,分享回报只是时间问题。